明媚的春光下,美丽乡村院前屋后的树上,绿叶新生,一颗颗红色的果子缀满枝头,蓝天白云之下,这滴翠的绿,耀眼的红,着实诱人。一批又一批的游客“闯”进山村,站在树下,边摘边尝,感受着那酸甜适宜的春天味道。
石*线上的“鄂东樱桃 村”付志林摄
农村公路上的“鄂东 樱桃村”
三月樱花开,四月樱桃笑。腾家冲村支书王亚明说,“樱桃树在当地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过去由于交通闭塞,花开花谢无人问,樱桃也只是当地儿童零食和鸟类的美味。这几年腾家冲樱桃竟然成了大网红。”
从村部出来,行走在6米宽的县道上,王亚明说:“没有这条路,也就没有腾家冲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村支书所说的这条公路是石*线凤山镇易家岩至大河岸镇雷家湾段。
从罗田交通地图上可以看出来,石*线是一条“扛梁”线。在罗田北部东边写着三“∣”(竖),八两线与罗卡线两条县道,一左一右,省道罗九线居中,分别沿着北丰河、义水河、汤河并行北上。
石*线付志林摄
石*线就在这三条平行线中插了一杠子,横贯东西。三竖一横,石*线成了三条线的中部节点,凤山和大河岸两镇的亲情使者,更成为沿线村民的便捷出行道、通往富裕幸福的坦途。
石*线这条横线中间有一座山峰阻隔东西,多少年来,它就是两镇之间的隔离墙,外面的人上山难,山上的人下山难,交通闭塞,经济贫乏,是当初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腾家冲王家湾上住着 十户人家,必须翻过寨咀垴、岔口垴,靠一双脚步行一个多小时,走到长塘坳搭班车,才能实现进城梦。稍微能够变点现的经济作物只能是罗田特产板栗。那时候,樱桃毫不起眼地自由生长,无法给当地人带来任何福利。
年,罗田县投资万元,县农村公路管理局按四级公路双车道标准改造升级石*线,一条长达3余公里、宽6米的“穿越线”诞生了,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石*线弯路付志林摄
樱桃树在腾家冲不是稀罕东西,这种近乎野生的樱桃酸甜适中,家家房前屋后种的都有。自从路修好了,腾家冲的樱桃就出尽了风头,看樱花的、摘樱桃的,昔日的山沟沟要“沸腾”好几个月,百姓也尝到了樱桃的甜滋味。
“我们这里的樱桃散养在家家户户, 品种,没施肥、打药,很受市民喜欢。”王亚明介绍,现在不仅有了县道,进村入户的道路也修好了,还能循环运行,拉近了游客距离,乐了村民。
如今,全村万多株樱桃树,让腾家冲戴上了“鄂东樱桃 村”的桂冠,多人的小山村光樱桃收入就达 十万元。三组村民杨传德一家多棵樱桃树,去年光采摘就创收4万多,再加上接待等他家去年有近20万元进账。
路通民富,自从有了石*线,不仅樱桃成了抢手货,茯苓、茶果种植还有养牛都成了村民致富的好门路,腾家冲已经成了兴村振兴路上的奔跑者。
樱桃采摘付志林摄
农村公路上美丽的“古树湾”
腾家冲的山那边,是凤山镇易家岩村的岔口垴。路两边左右各一棵带有“身份证”的麻栗树,两位岁以上“高龄的长者”枝拥云端,心手相牵,迎候每一位过路者。路旁休息厅上,石桌石凳;另一边,池塘、干净整齐的乡墅式农家院落。这真的是一处美丽的娴静之地。
车行此处,停下来走走看看,歇歇聊聊,是所有路过者的选择。这是一个古树环绕的美丽乡村,20多户人家,房前屋后挂有标牌的古树就有十多棵,银杏、樟树、麻栗都有。
生发之时,路旁的古樟树上难免掉下一些枯枝枯叶。60岁的村民王胜文正在打扫,他并不是养护人员,但像他一样,每一位岔口垴人都会管这“闲事”,把路当成了家。
“这条路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没路的苦日子依然清晰地印在王胜文的脑海中。他家现在住着气派的二层楼房,这房子是有了路之后修的,但他没忘记 次建房子时的情形。
村民王胜文在扫路付志林摄
那时,岔口垴就是“山顶村”,一条坑坑洼洼的土机耕路,勉强上山。修房子就只能靠肩挑背驮,就算是能够请得起拖拉机,上山时,后面还是要一帮子人推,还得带上撬杠等应急工具,随时准备救急。
说起没路的日子,易家岩村支书宴庆根最有发言权。宴庆根有两个姑姑嫁到了山那边的许家畈,每次都是步行翻越岔口垴,爬山、溜坡,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姑姑家,“那时候都怕到姑姑家,亲情就被这座山无情隔离了。”
“自从有了这条路,村民出行方便了,生活也有奔头了。”宴庆根说,现在到姑姑家开车5分钟就够了,岔口垴走出了深闺。现在的岔口垴“片瓦不存”,洋气的楼房替代了矮旧的瓦房,湾里集中排污,还有停车场、休息亭、公厕……
今昔对比大相径庭。66岁的村民王鹏飞正在公路边修建自家的车库,水泥、砂石车辆直接送到现场,不再象从前那般吃苦受累了,车库几天就能完工。老人说:“车库修好了,下半年就准备买一辆小车,好好享受新生活。”
依托公路谋发展,易家岩人均收入已经达到0元。过去望而生畏的山上,村民们开始种天麻、茯苓、*精,种猕猴桃,养牛养羊。有了路,这里变成了金山银山,变成了村民的创富园、幸福乐园。
古树掩映的岔口垴路段付志林摄
一条横线,雷家湾成了旅游节点
雷家湾村就在石*线的终点,位于省道罗九线和县道罗卡线这两条平行线的中间。一条河流,路旁护坡上格桑花儿已经破土,岸旁古树林立,行走在这样一条路上,美丽远不止山水,更有一种深深的文艺范和厚重的文化氛围。
从前,没有石*线这一横,雷家湾就只能沾点罗卡线的光,进士河漂流的游客会选择在这里停留,或看看古树,或尝尝农家饭。自从石*线提档升级后,罗九线上前往 寨等北上的游客常常会跨线观光,到雷家湾做客,雷家湾成了罗九、罗卡两天旅游线上的汇集节点。
就在汤河岸边,有一棵颇有传奇经历的古树——状元柳,千百年来“虬枝皱体历沧桑,冒暑凌寒守路旁”,跟过往游客讲起“借水流传柳丝话,依盟舞伴状元郎”典故。
状元柳付志林摄
石*线通车后,雷家湾妇女姚再弟瞅准了机会,更迷上了“状元柳”这块金字招牌,毫不犹豫地办起了“状元柳农家乐”。如今,农家乐生意不错,旺季的时候一家人忙得团团转,他们享受到了美丽农村路路带来的红利。
“没有石*线,大车进不来,运输成了大问题,大车运货不得在河对面卸下来转农用车拖进来。现在好了,6米宽的水泥路,大车不仅能进来,甚至还能到田间地头。”雷家湾村支书雷后元说。
雷家湾村民张小光原来在县城从事运输行业,有了路后,他就回村办起了昊丰农村合作社,流转亩田地,种植蔬菜,年产值七八十万元,每年还能吸纳当地五六十人在基地务工。
丰沃农村合作社以水稻种植为主,亩水稻,春天无边绿,秋天放眼*,成了当地一道田园风景。创始人王炳刚是粮食部门“下海人”,便利的交通环境,让他可以放开手脚干,不受困扰。
石*线山路付志林摄
雷家湾村成了游客和创业者的乐园,该村也开始布局油茶和*花套种的特色农产业,20亩茶树已经种下,村民人均收入也已经达到了0元,他们正满怀信心迈步踏上乡村振兴路。
一条线美不了整个乡村,一条路带不动全县。在罗田,像这样的农村公路线太多太多,它们编织成了一张有着无限张力的农村交通网,助力该县在实施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的路上走得更稳、更快。
目前,罗田县正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建、管、护、运营”四轮齐驱,让美丽农村路成为百姓的出行便捷路、富民产业路、生态旅游路、乡村振兴路、宜居幸福路,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速路。
END
爆料商务咨询投稿
联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