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旋花低矮细弱,貌不惊人,但当它大片开放时,竟也如火如荼,轰轰烈烈,散发出一缕缕淡淡的清香,这是故乡最常见的野花。前几天一个人走进对面的荒园,于草径之旁,偶遇它们,内心受到小小的震撼,眼下这些乖巧、素淡的小花儿,弥漫着乡村田野的味道,在这个初夏的*昏,与它们相遇。故发上来以享同好。
小旋花,又称斧子苗、狗儿蔓、葍秧、面根藤等。咋一听这些名字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但如果说小旋花,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可如果说打碗花那就再熟悉不过了。相信80年代出生的人,读小学时候大多都有学过一篇李天芳的散文《打碗碗花》。文中的道理通俗易懂,因为是阉割版的,完整版的意识形态更强硬一些。当然那是我后来才弄明白的,就像打碗碗花长啥样,这个缠绕我多年的疑问,也是后来才知道的,我们都叫它喇叭花。
因为打碗花也是野生喇叭花的一种。为旋花科打碗花属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全国各地,喜温和湿润气候,常生长在旷野路边、平原草地、农田、小溪旁等到处都可见其身影。为啥叫打碗花?听老人讲这种花不能摘下,谁摘下谁就会打碎碗,当然这只是骗小孩子的话。《本草纲目》说,打碗花的叶片是不规则的多边形,有时呈戟形,但常常是分裂成三,中间裂片 ,侧裂片较短,锯齿状,叶片的基部呈心形,仔细看整个叶片的形态,就像打破的碗,故名打碗花。
以前在野外看见牵牛花往往误认为是打碗花,其实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品种,只是长得很相像,常常让人分不清,其实它们最直观的区别在于:打碗花的藤蔓表面没有绒毛,是光滑的;而牵牛花的表面是有绒毛覆盖的。还有就是打碗花的叶片像是一把宝剑形状;而牵牛花的叶片像是一个圆滑的三角。当你掌握了它们的特征就很好区分。
打碗花的根系非常发达,也是地老虎的寄生宿主,地老虎是一种蛾子的幼虫,可以吸食根茎内的营养生长发育,一般有打碗花的地方都会有地老虎存在。不仅地老虎喜欢吃,人们也可以采摘其嫩茎叶食用,但打碗花有小*,不可多食。打碗花的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诗经·小雅·我行其野》就有记载:“我行其野,言采其葍。”诗中的“葍”指的就是打碗花。
除此之外,打碗花的药用价值也不少。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花及根均可入药,秋季采挖根状茎,洗净晒干或鲜用,有健脾益气、利尿止痛,可用于脾虚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白带、乳汁稀少。夏季采花鲜用,止痛,外用可治牙痛。打碗花籽入药具有消炎杀菌、驱虫功效,它能消灭人体内的多种寄生虫,还能起到润肠通便和清肠排*的重要作用。
关于打碗花就介绍到这了,你认识了吗?这种植物,路边很多,根茎健脾益气、利尿,花外用治牙痛,还可食用。“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留言与转发,才是对我 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