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叫它爬山虎,喇叭花,后来知道是牵牛花,它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朝颜。清晨,天未破晓,绕篱萦架的牵牛花枝头,就绽开出一朵朵喇叭形的花来。牵牛花英文名称是“早晨的喜悦”之意。晨曦中,牵牛花美丽的倩影,犹如轻雾中的浣纱女——裙裾蓬展,轻拢曼舞,飘飘欲仙,如梦如幻。
牵牛花,旋花科牵牛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缠绕植物,茎上被倒向的短柔毛及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叶宽卵形或近圆形,花腋生,单一或通常2朵着生于花序梗顶,花序梗长短不一,长1.5~18.5厘米,通常短于叶柄,有时较长,毛被同茎。花大、喇叭形,漏斗状,全株有粗毛,蓝紫色或紫红色,一般清晨开放,中午闭合。经过人们培植后,变种很多,开出了白色、紫色、蓝色、粉红等各种色彩的花朵,亦有混色的,花瓣边缘的变化较多。宋代文同咏《牵牛花》诗中写道:“柔条长百尺,秀萼包千叶。不惜作高架,为君相引接。”短短数语,勾绘出牵牛花美丽的形态。果实卵球形,可以入药。花期6—10月,以夏季最盛。
牵牛花生于山坡灌丛、干燥河谷路边、园边宅旁、山地路边,或为栽培。顺应性较强,喜阳光充足,亦可耐半遮荫。喜暖和凉快,亦可耐暑热高温,但不耐寒,怕霜冻。喜肥美疏松土堆,能耐水湿和干旱,较耐盐碱。种子发芽适合温度18~23℃,幼苗在10℃以上气温即可生长。
牵牛花,原为一种平常的野花,春天播种,夏秋开花,品种很多,五颜六色,是常见的观赏植物。夏日繁花众多,它并不起眼儿,却有很多人喜欢。不光盛开的牵牛花朵儿惹人爱,牵牛花的花苞一样美丽动人。谢了的花苞,花瓣合拢向内收缩,将合未合之际,化作一个个上了油彩的“唢呐”。这些开着的和没开着的花朵儿和花苞,将人们的夏窗,垂成了一架美丽的喇叭“瀑布”。
牵牛花还有个俗名叫“勤娘子”,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很勤劳的花。每当公鸡刚啼过头遍,时针还指在“4”字左右的地方,牵牛花枝头,就开出花来。人们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饱览着点缀于绿叶丛中的鲜花,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宋代陈宗远《牵牛花》咏道:“绿蔓如藤不用栽,淡青花绕竹篱开,披衣向晓还堪爱,乎见蜻蜓带露来。”
相传河南金牛山有一对勤劳善良的孪生姐妹,刨地时刨出一把喇叭形、能打开金牛山的钥匙。神仙告诉她们,山里有一百头金牛,打开山门,抱回一头,可以吃喝一辈子,但是不能吹响喇叭,不然,金牛会变成活牛跑出来。后来,这对姐妹为了把活牛分给穷苦百姓,吹响喇叭,牛跑出来,被百姓牵回家。 一刻,山门闭合,太阳一照,姐妹俩变成喇叭花,为纪念她们,人们称其为牵牛花。
形容牵牛花美丽的词语很多:执着努力、坚韧顽强、积极向上、姹紫嫣红、娇嫩鲜艳。最令人欣赏的是它的“花缘”,无论参天大树还是低矮小草,牵牛花都会弯弯曲曲、缠绕着紧紧相伴,与朋友们共同装点夏的色彩,增添秋的欢乐。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平生 牵牛花。年,梅先生迁居北京芦草园后,就开始培育牵牛花,他与同好一起培育出30多个牵牛花新品种,花朵颜色奇丽,有红、绿、赭石和银灰等色。最难得的是一种浅绀而带金红色的牵牛花,梅先生为之取名为“彩鸾笑”。每年盛花季节,梅先生总是邀同好各出佳品进行观摩评比,有两次他的牵牛花评为优等,梅先生为此高兴得手舞足蹈。
“九一八”事变后,梅先生从北京迁居上海。齐白石大师赠他一画,画中是两朵水灵灵的牵牛花。画旁附书两行:“百本牵牛如斗大。三年无梦到梅家。”可见梅先生的牵牛花给白石大师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梅先生种植牵牛花,可以催促他早起练功,在牵牛花盛开季节,他下决心与牵牛花比谁起得早。梅先生还从对牵牛花色彩的欣赏中得到启示,运用于京剧中穿戴的配色,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喜欢牵牛花,尤其是那种深紫色的,相机下拍出来变成奇妙的蓝色,蓝得纯正清爽,蓝得清凉阵阵,让人瞬间褪去了溽暑的躁意。种架牵牛花吧,然后,从春到秋,每一个清晨,都会有小喇叭“吹”你醒来——东一枝,西一蔓,在黎明中“吹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