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花是花到看花非花,讲述花仙子

致谢

本文献给上海交大的马克教授与昆明花拍的高荣梅总经理。马教授让我认识高总;高总帮我打通了花与农的边界,从而进入一个全新的思维领域。

另外,我还要感谢一位旅日的花艺师。她容许我使用其 作品-「时间不是问题」作为本文配图。该花艺师擅长使用“常青花“,她的产品总能让人静下来。

与当事人说话

之前,我也曾接触过一些花的资料,甚至还去过斗南花市。记得是一位级别不低的领导陪我去的,他专为我请了另一位级别同样不低的专家全程讲解。我在现场做了笔记、拍了照,但总没找不到感觉。

时间不是问题(使用常青花)

与高总的交流也就一小时,时断时续且还在车上,但我的感觉很快就来了。本文其实就根据当时的速记发展而来的。

我事后复盘,对方都是专家,为什么差异这大呢?结论:高是当事人。这事给我的启示:人生苦短,尽量与当事人说话、尽量与踏实人共事。

花与花的故事

云南的花多,但花的故事不多。为数不多的花故事都零星自发式、一花独放类,缺少有组织性的、花期可控式的、批量性的、百花齐放类的故事矩阵(Matrix)。

关于云南花,有一句很浪漫的提法:没有云南的花,中国人都不知道如何谈对象。

有文字意境,但没商业想象力!

如果谈对象才送花,则中国的花产业永远做不大。家庭消费才是今后潮流,种花家都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daoruanjiankaifa.com/afhpz/216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