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85后博士找到矮牵牛开花基因密码

「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讯(记者杨晓雨通讯员杨蕴焓)通过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武汉一位“85后”园林科学家,有望对植物的开花状态进行 调控。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首批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园科院)植物所工程师张思思的矮牵牛控花项目获批,这也是武汉市园科院 入选国家科研基金的项目。

人的个子是高或矮、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都是由体内的基因决定。植物的花形、花色、是否开花、开花时间等,也都由基因决定。

目前,张思思已经初步找到了控制矮牵牛开花的基因密码,接下来的3年,她的任务就是用实践证明,这个密码确实能够打开矮牵牛,甚至其他植物开花的大门。

有些植物生长周期长,基因组比较复杂,研究难度十分大。因此,植物遗传学试验中,一般将拟南芥作为“小白鼠”。因为它生命周期短、基因组简单等特征,非常适合作为模式植物:即在它的基因中找到控制植物某一特性的基因,然后应用在其他植物上。例如科学家就曾在水稻中,过量表达拟南芥的某一同源基因,从而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

张思思研究发现,在同为模式植物的矮牵牛中,同一基因,与拟南芥却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在矮牵牛里抑制植物开花的基因,在拟南芥中,却是促进植物开花的。一般情况下,城市园林会通过水肥管理、修剪等外界刺激,对植物花期进行调控,或通过杂交育种等选育出开花时间不同的品种。张思思的研究一旦成功,意味着植物开花有望通过基因,从根源实现 调控。比如,让法桐少开花甚至不开花,基本解决果实飘毛给城市居民带来的烦恼。

32岁的张思思,博士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目前是市园科院张思思博士工作室负责人。她的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主要包括悬铃木少果毛优株选育、矮牵牛开花时间调控和武汉市湿地花城新优花卉品种研究等。

记者查看国家科研基金项目申报和获批数量发现,入选该项目十分不易,概率只有15%左右。张思思介绍,这个项目基于她博士的研究基础,工作后又连续申报了3年,才最终获批。

要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就意味着大部分时间需要泡在实验室里。但最考验人的还有心态,有时一连好几个月都看不到任何进展,当阶段性结果没有达到预期,可能就要推翻重来,并对实验方案进行一次次的调整和修正。张思思说,虽然难,但每一小步的进展,都会让她成就感十足,支撑着她向最终的梦想前进。

现在市场上的花卉大部分都是国外进口花卉。“买种子很省事儿,培育出一个我们自己的花卉产品,却需要6—10年甚至更长时间。”张思思依然坚定做原创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ngdaoruanjiankaifa.com/afhpz/371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7782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