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是连平河,忠信河,新丰河的三河之源,故称为河源。从珠三角出发,一路往北,山越来越多,空气也越来越清新。我们去的 个地方是国家4A级景区万绿湖。万绿湖又名新丰江水库,被规划为国家森林公园,从这个名字,便可以想到湖水的绿。
万绿湖 农夫山泉水源
在城市中见多了各种被污染的黑臭的河水。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清澈碧绿,还是很欣喜的。在船上吹着风,看着起伏的低矮的山脉,以及不时出现的长满了树木的土丘。眼前就是一碧万里的湖水,心情也渐渐地舒畅开阔起来。据说农夫山泉的水也是取自于这里。
看了湖水,坐了游船之后。和一干同事们,兴致勃勃地玩起了滑索。滑索在一处湖面的上方。距离不算长,高度也并不高。但是, 次玩这种游戏的我,被工作人员推下去的时候还是有点紧张,但是一滑下去就不害怕了,脚下是碧绿的湖水,风从耳边嗖嗖地吹过,还蛮好玩的,可惜时间太短,不过瘾。
镜花缘 百花仙子出生地
接下来去的这个地方,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在万绿湖码头处,是根据当地地形规划出的一个镜花缘景区。读书的时候我曾读过《镜花缘》这部小说,当时很是喜欢书里各种各样的奇幻情节。这种见识了奇闻异事的历险类型的小说一向是我的喜好。
只是没想到多年后在这里见到了以这部小说命名的景点。疑惑之下,查了资料,才发现书中第六回确实提到“百花仙子降生在岭南唐秀才之家,乃河源县地方”。第七回则点明了所属州郡,“话说这位唐秀才,名敖,表字以亭。祖籍岭南循州海丰郡河源县”。
小说中唐敖唐小山在海上漂泊,经历了种种奇异的国度,当中有女儿国,而镜花缘的主要景点就命名为女儿国。除了女儿国,还有凝翠谷,读云轩,泣红亭,以及穿行起来很有趣的红颜洞等景点。这些地方与书中一一对应,给这个原本只是普通山水的地方增添了些奇幻历险的仙气,也成了广东省内的 景点。景区内还有身着古装的女子表演。书中的仙女们走下凡尘,为远道而来的游客轻歌曼舞了一回。
亚洲 高喷
晚上,去市中心看了喷泉,据说这里的喷泉是亚洲 高喷, 可以达到米,相当于五十层楼的高度。这个数字还是很惊人的,在当时也确实是我见过的喷泉中喷的 的。不像其它广场上的喷泉,可以近距离观看。河源的喷泉在新丰江的中心,游人们也只能远远地在岸边观看。
喷泉表演从晚上八点开始,八点二十左右结束。在夜色中,在霓虹灯的衬托下,它喷出来的瞬间还是挺壮观的。旁边的灯柱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光束直射天际。刚开始是蓝色,喷泉即将开始的时候,灯柱变成了*色。开始喷发时,则变成了紫色,高度也不断攀升。后来又变成红色,蓝色。
喷泉如五彩的薄纱,薄如蝉翼。喷泉顶端的部分颜色最绚丽。小喷泉也有不同的姿态,在音乐声中,如花一样盛开。一分钟之内变幻了很多色彩。到 飘飘渺渺地回落,复归寂静,整个过程只有二十分钟。所以每个人都拼命地按相机,希望多留下一些美好的瞬间。
城市风情
因为想要安静地体验清晨的城市风情。所以,第二天,早早醒来的我,便决定独自到附近走一走。记得多年前在扬州小城,清晨五六点,在空旷而寂静的街道上,曾骑着自行车穿行,现在还想起那时的感觉。后来,在大理,也是清晨六点左右,坐着公交车在市区穿行时,那些紧闭的店门,寂静的街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丽江,也曾在六点多爬上所住的客栈 处去俯瞰整个古城,走在青石板的街道上,告别了夜晚的繁华,我看到了它的另一种美。
刚出门口,便有一辆摩托车招呼我,我便让他带我到附近的公园,其时已是八点,错过了 的时间,司机介绍我去文化广场,这里辽阔而安静,整个公园都没有锻炼的人,令我有点意外。广场上的牵牛花柱很漂亮。文化广场在新城区,建设的还不错,后面林立着高楼大厦。河源的城区有很多洋紫荆,开得活泼而热闹。市区的河边还开满了一种火红的花。日出江花红胜火,很是生机盎然。
八点的河源,空气仍很清新,不像工厂众多的珠三角,七点半以后就只能呼吸到浑浊的空气和大量的汽车尾气。匆匆留影后,我便赶紧返回酒店。
苏家围 苏东坡是苏武后代?
一个地方是苏家围。我猜测应该是和苏东坡扯上什么关系,事实证明果然如此。
年,苏东坡第七代孙苏天荣从江西庐陵乘船赴番禺任教,途中夜宿苏家围所在地义合,当晚他梦见几位老人指点他上岸观看一棵高大的紫苏。醒来之后,他上岸观看,结果看到一棵大榕树,周围环境很是优美。于是他觉得这是梦中的老人在指点他定居的地方。但是一直到苏天荣的第四代孙苏秀弘在东莞任职时,才圆了他的梦。
相对于繁华的市区而言,这里算是秀丽的乡村风景。虽然略有些破旧,但仍然有着自己的韵味。竹子长得很漂亮,淡雅的绿色,总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令人驻足流连。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想来还是遵循了苏轼他老人家的风格。
而苏家围旁边*色的江水,则和之前看的新丰江没有关系了。河源主要有两条江,一条是新丰江,流入碧绿的万绿湖,另一条便是现在看到的*色的东江。苏家围内包括迎亲桥,紫苏园,永思堂,千年榕等景点。已改造成景区的地方自然是没有人居住。但边上的村子,还有不少苏姓人家,据说基本都是苏东坡的后人。
当看到苏家族谱时,我们都惊呆了,苏武怎么和苏东坡扯上关系了呢?当时我们一行人纷纷对这份族谱表示怀疑,认为是牵强附会。直到后来我好奇去查了资料,才发现还真的有这样的说法。
按照苏洵写的苏氏族谱,“苏氏之先出于高阳……至汉兴,而苏氏始徙入秦。或曰高祖徙天下豪杰以实关中,而苏氏迁焉。其后曰建,家于长安杜陵。武帝时,为将以击匈奴,有功封平陵侯。其后世遂家于其封。建生三子:长曰嘉,次曰武,次曰贤”。苏克和教授认为苏轼是苏嘉的后代,而苏学专家颜中其则认为三苏是苏武的后代。总之,确实和汉武帝时期的苏武有渊源。还真是刷新了我的认知。
除了和苏氏一族的关系,河源还是最早客家先民的落居地,自然也受客家文化的影响。这里有各种各样好吃的客家美食,我最喜欢客家酿豆腐。除了美食,景区中也安排了一些接地气的客家习俗表演,满足不同游客的喜好。在一幢房子内,是客家婚俗表演。进去看了一会,是娶客家阿妹的过三关。我暗暗地猜测,也许是来自于苏小妹三难新郎的灵感吧。
人生嫁娶乃大事,自愿报名的小伙子,想要娶到新娘可不容易。 关是学媒婆走路,第二关是学芭蕾,第三关是对山歌。内容很有趣,观众笑得很开心。如果顺利通过考验,便可以一窥客家阿妹的庐山真面目。之后还可以牵着阿妹绕场一圈,满足一下做客家新郎的心愿。
屋内是民间热热闹闹地迎娶,屋外则是文人画中清幽的芭蕉和竹林。似乎两个不同的世界被时间的巨手交错到了一起。想来苏家后人苏秀弘在建立此地的时候,也不会想到先祖的那个关于紫苏的梦,在若干年后引来人们络绎不绝地参访吧。
从这里出去,是红色和青色的砖头铺成的路,路上是一排粗壮的竹竿,每根竹竿上都放着草帽,颇有民间特色。两边都是池塘,一边是满池的荷花,另一边则什么都没有。当天还看到画家在这里写生,其实民间和艺术,哪会这么壁垒分明呢。就如同苏家围这个被规划开发出的景点,从名人故宅到客家文化。从芭蕉竹林到人生嫁娶,不同的元素被糅合在了一起。而百姓们只要看得开心,玩得热闹,吃的可口。出门一趟那就是值了。实实在在地活着,让自己愉悦,也许是现世中大部分人最基本的梦想吧。